第74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匡胤绝望了,他跌坐回龙椅之上,用袖子捂住了脸,气得几乎声声泣血:“可怜我大宋将士,竟如此徒送性命啊!!”
  【但其实,高粱河还不是败得最惨的一次战役,高梁河之战宋军损失一万多,还保存了些有生力量,但后面岐沟关之战,十万精锐损失大半,再往后君子馆之战更是惨烈万分,宋军一败再败,赵光义可算把赵大留下的精锐全部败光了。】
  “畜…生……”赵匡胤深吸一口气,再深吸一口气,还是没办法,两眼一翻就要倒地,太医立刻团团上前,大喊:“官家!官家千万挺住啊!”
  被掐住人中,就在赵匡胤将噶与未噶之间迷离徘徊之时,又听林老夫子说:
  【为什么会这样?当年赵匡胤打辽人面对面硬抗,都能以少胜多,后面怎么一败涂地?这是因为赵光义自高粱河一战后,他反思了,反思以后,他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这次大败,并不是他指挥的问题,而是武将被赵匡胤放纵得不够听话、太过骄纵的问题,于是他又生出了一个重创大宋的政策。
  叫“将从中御”。
  开始千里之外遥控千军的致命微操!】
  赵匡胤抖着手,双眼瞪圆,口中嗬嗬做响,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这下好了,连太医们都掐不醒赵匡胤了。
  作者有话要说:
  皇帝们在粉丝群:
  李世民(疑惑):最近怎么没见赵大出来聊天?
  刘彻(嘻嘻表情包):赵大最近也是忽闪忽闪的,来不了了。
  第61章 驴车战神3
  ◎强宋余威在,官家气已衰◎
  【“将从中御”是什么意思?】
  宋朝因赵匡胤气急而混乱不堪,其他王朝却都在与自家武将细细品味这句话,于是愈发神色古怪、难以置信。
  汉武帝,建章宫偏殿铺满了柔软厚实的覃席,刘彻靠在四足凭几上,正心不在焉地拿着个铃铛布老虎在小奶霍面前晃悠,企图引导他抬头伸手来够,他心思在仙迹上头,砸吧砸吧嘴道:“那宋太宗经此一败,不敢再御驾亲征,但却又不愿将统帅之权交托给武将,是打算远在京城指挥战役?可这一来一回岂不延误军机?”
  那宋太宗又没有后人那可以千里传音的“手机”,又怎能做到“将从中御”?先前林老夫子说宋朝驿道四通八达,难不成那宋太宗自有神通?
  “臣…臣也不知……”卫青也想不明白,他身上羽林卫银白的甲胄未除,刚刚从上林苑演武完毕才进宫来,满头大汗,脸上还挂着尘泥,但刘彻却没有半分不愉,笑着令他先去沐浴更衣。
  卫青告退,刘彻知道林老夫子只怕要讲几次宋朝大战,而且那辽听起来也有些像匈奴,正好大汉的将领可以“以未来而鉴”,于是刘彻不仅仅把卫青叫来、连还是奶娃的霍去病都被他叫来耳濡目染。
  本想把公孙敖也叫来,但想到他是个憨货,仙迹先前还说他日后打了不少败仗,不是如卫青一般的将帅之才,便又歇了心思,但刘彻掰着手指算了算,他也没什么其他的大将了,只能捏着鼻子去给公孙敖传诏令。顺便把先帝留下的旧臣公孙贺、李沮都叫了来,再想了想,又把李广的从弟李蔡也叫来了。
  李蔡虽名声不显,但也是跟随过文景二弟的元老,而且他与李广不同,他身上有个汉武帝特别看重的特质——他命好。汉景帝时期李蔡便为太守,仕途便顺风顺水,等刘彻继位,又一路升任代国丞相,是个事事周全,文武皆通的老臣。
  叫来了这些人,刘彻还是觉得不够。
  于是又把张次公喊来了——他也是爹爹留给他的将军。
  张次公也是个奇人,年少的时候,他经常与河内人义纵一起打家劫舍,义纵之姐义姁,是王太后身边的女医官,后来因王太后引荐,义纵入朝为官,张次公也跟着做了郎官,由于为人勇敢彪悍,敢深=入敌后,骑射勇猛,得了汉景帝看重,从此便留在军中了。
  再数,好像就没有了。
  刘彻郁卒万分——虽说仙迹总说他得了一对千年难得一遇的双子星,但除了卫霍他手中竟然再也没有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全都是爹爹和阿爷留下来的老人了,唉!
  总归还是要多养兵、多练兵啊!刘彻弯腰抱住了小奶霍,恨不得他明日就长到十八岁能带兵出征,但后来又想到他寿数只有二十四岁,刘彻又忍不住鼻头一酸。
  这一次,他一定不叫霍去病早早魂归九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