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会演戏啊 第235节(3 / 4)
方沂一边收拾自己的东西,一边吐槽,“哪里都会有糕点吧,金陵这里和别人不一样吗?”
郭凡回答他,“方导,咱过的就是一个气氛……毕竟大过年的还在拍电影,为了消除掉精神上的疲乏,大红包要发,几十块钱的小零食也要发。”
“谁在送东西啊,几十块钱送这么多人,也不少了吧。”
“刘一菲。”
方沂点头。
不料,郭凡说,“还有俞非虹导演。”
似乎是意料外情理中。
“没了吧。”
“还有……”
“还有谁?”
“柳蜜。”
郭凡给了他一个你懂得的眼神,让方沂很无奈。
接着,郭凡解释说,“刘一菲当然是帮你维持剧组人心了。俞非虹导演常常私下和各组的人交流学习,她麻烦了人,当然也要送东西;至于柳蜜,她一直喜欢给剧组的师傅送小礼物,不贵,只是次数多,现在正好是开工的日子,她本来也要送……就是正好撞上了。”
是这么巧吗?
“她送的什么?”
“咖啡。”
久远的记忆从方沂脑海中浮现出来,在他某一次拍杂志画时候,柳蜜以他的名义送所有人小礼物,那礼物就是咖啡。
这样算来,方沂的确欠柳蜜的情,咖啡也是情。
她不会故意选的这个提醒自己吧。
方沂选择不去多想,开年后他执掌的第一场戏就是柳蜜占大头,无论如何,拍戏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余淼这个人物让人讨厌,是一个抽刀向更弱者的小太妹。
电影的绝对主角是方沂,只有他才有较为复杂的内心戏,其次是俞非虹和刘天仙,这两人分别饰演原配的不同年龄段,恰好和《爱有来生》对应上,算是系列电影的一个小彩蛋。
《重返十七岁》作为一个需要票房的商业电影,方沂已经加了足够多的角色复杂度,不需要再加了,因此其他角色都比较脸谱化,能不能把让人讨厌的角色演的不那么讨厌,甚至使人理解,这是演员自己需要在场外去琢磨的事情。
白羽就不想演成一个怯懦的书呆子,可惜他没能挑战成功,那么,柳蜜呢?
拍摄场地换到学校外的马路上,剧组调来三个水龙头,一声令下,顿时制造出暴雨,冬天的阳光一点也不暖和,在后期的调色下,显得阴郁了。
柳蜜就在这样的暴雨中撑着很小的伞,雨水不断打湿她的肩膀,方沂开着迈巴赫从她旁边经过。
由于一切都是梦境,所以电影有一个隐性的设定。即人物的性格并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环境,而环境使得同一性格的人产生了不同的行为。
这个设定就是让演员不被讨厌的契机。比如一个人,可能因为环境的恶化而变得势利,也可能因为生活在温室里面,保持善良。
到底会怎么变化,全靠你给什么样的阳光和水露。
重活一次的余欢水全身心放在自己事业上,从中获取他之前难以获得的成就感,因此孩子们很少看到他。 ↑返回顶部↑
郭凡回答他,“方导,咱过的就是一个气氛……毕竟大过年的还在拍电影,为了消除掉精神上的疲乏,大红包要发,几十块钱的小零食也要发。”
“谁在送东西啊,几十块钱送这么多人,也不少了吧。”
“刘一菲。”
方沂点头。
不料,郭凡说,“还有俞非虹导演。”
似乎是意料外情理中。
“没了吧。”
“还有……”
“还有谁?”
“柳蜜。”
郭凡给了他一个你懂得的眼神,让方沂很无奈。
接着,郭凡解释说,“刘一菲当然是帮你维持剧组人心了。俞非虹导演常常私下和各组的人交流学习,她麻烦了人,当然也要送东西;至于柳蜜,她一直喜欢给剧组的师傅送小礼物,不贵,只是次数多,现在正好是开工的日子,她本来也要送……就是正好撞上了。”
是这么巧吗?
“她送的什么?”
“咖啡。”
久远的记忆从方沂脑海中浮现出来,在他某一次拍杂志画时候,柳蜜以他的名义送所有人小礼物,那礼物就是咖啡。
这样算来,方沂的确欠柳蜜的情,咖啡也是情。
她不会故意选的这个提醒自己吧。
方沂选择不去多想,开年后他执掌的第一场戏就是柳蜜占大头,无论如何,拍戏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余淼这个人物让人讨厌,是一个抽刀向更弱者的小太妹。
电影的绝对主角是方沂,只有他才有较为复杂的内心戏,其次是俞非虹和刘天仙,这两人分别饰演原配的不同年龄段,恰好和《爱有来生》对应上,算是系列电影的一个小彩蛋。
《重返十七岁》作为一个需要票房的商业电影,方沂已经加了足够多的角色复杂度,不需要再加了,因此其他角色都比较脸谱化,能不能把让人讨厌的角色演的不那么讨厌,甚至使人理解,这是演员自己需要在场外去琢磨的事情。
白羽就不想演成一个怯懦的书呆子,可惜他没能挑战成功,那么,柳蜜呢?
拍摄场地换到学校外的马路上,剧组调来三个水龙头,一声令下,顿时制造出暴雨,冬天的阳光一点也不暖和,在后期的调色下,显得阴郁了。
柳蜜就在这样的暴雨中撑着很小的伞,雨水不断打湿她的肩膀,方沂开着迈巴赫从她旁边经过。
由于一切都是梦境,所以电影有一个隐性的设定。即人物的性格并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环境,而环境使得同一性格的人产生了不同的行为。
这个设定就是让演员不被讨厌的契机。比如一个人,可能因为环境的恶化而变得势利,也可能因为生活在温室里面,保持善良。
到底会怎么变化,全靠你给什么样的阳光和水露。
重活一次的余欢水全身心放在自己事业上,从中获取他之前难以获得的成就感,因此孩子们很少看到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