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着迷 第3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纪淮周坐回到沙发,闻言不经意抬了下唇。
  “小猫体质。”他评价。
  罗允锦去瞧他的脸。
  男人黑睫压着眼,滑控着平板界面,眉眼情绪淡薄,仿佛刚刚那句话是他的自我感叹,并非是回应她。
  小猫是什么体质?
  黏人吗?
  罗允锦笑了笑,转而提议:“系统里有交互设计程序,今天要确定方案可行性的话,我们回公司?”
  新款air4s无人机要更进性能计算和结构受力,陆玺和罗允锦先回公司进行诊断和试验。
  等许织夏吃完早饭,纪淮周送她到染坊后,也去了公司。
  工业时代,空调取代蒲扇,天然气取代柴火灶,老式磁带随身听和唱片机也逐渐被无线通信技术挤出市场,越来越多的自动化产品都在大肆宣扬着解放双手,提高生活水平。
  机器量产挤压得传统手工风雨飘摇。
  而棠里镇这间染坊,依然用着古法手工艺技术——提取天然植物汁液为织品上色,称为草木染。
  染坊的晒场高高搭着竹竿架,横竖竿身上晾下来一条条蓝印或红印的染布。
  晒场一旁摆着长木桌,上面放着两只木臼和一只瓷碗,碗里的清水加了粉末明矾,里面浸泡着粉艳艳的海棠花。
  许织夏和孟熙双手撑在桌面托着腮,看着坐对面的程奶奶把海棠花取出来,一片片摘下花瓣。
  孟熙等得百无聊赖,不由问道:“奶奶,染坊怎么不进一台染色设备啊,把坯布放进机箱,就能自动出成品了。”
  “流水线能跟手工比吗?”程奶奶哼声,似乎对现代工艺很排斥:“机器冷冰冰的,哪有感情。”
  许织夏望向晒场,一条条纯手工染布在云端下随风摇曳,好像掀起了半生的故事。
  亲手染的布是独一无二的,机器生产和传统手工,一个是冷漠的商品,一个是温暖的时光物。
  “但是奶奶,”许织夏也有困惑:“机器能提高效率。”
  程奶奶用棉巾轻拭花瓣的水痕,陷入沉默。
  “其实开发景区也是好事,有客流了,染坊说不准还能经营下去。”程奶奶自言自语般低声,干燥的花瓣均匀放进她们面前的两只木臼里。
  那天,许织夏和孟熙亲手捣了海棠花染液,生叶染出的织布,夹到竹竿上晾晒,阳光下,是垂丝海棠的胭脂粉。
  青石板一路走过,有院子用竹编簸箕铺晒着蚕茧,有院子悬晾着油纸伞,有作坊制扇,有一抹梅子青的青瓷,有茶馆里婉转出吴侬软语的评弹,有汉服馆,有武道馆,有千年老字号的中医药馆……
  小本生意,门庭冷落,但市井近处是烟火,有着独属于故里的生活气息。
  1987照相馆前。
  许织夏停下,仰起脸看向玻璃橱窗,一幅相框里是戴虎头帽捧红柿子的小女孩,那是幼年的她自己。
  小时候不谙世事,只看得到天上的月亮,刹那间她后知后觉到,原来大人们抬头望月时,又都不得不去捡地上的六便士。
  “熙熙,我们是大人了吗?”许织夏没来由问道。
  孟熙嚼着染坊顺回来的桃酥,唇边都是酥屑,思考着说:“对于昨天的我们而言,今天的我们已经长大了,但对于明天的我们,今天的我们还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