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三章、西方之墨(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还有,现在铁矿石弄来了,招募铁匠设置军械署,钱粮从何而来?
  思来想去后,他便去了封书信给西县阎忠,让他请本家阎家主代为出面,找西县大户们筹一些钱粮弄过来先应急,日后再加上利息归还。
  至于西县的盐巴利润,华雄早就用上了。
  他用来交易矿石的战马,就是用盐巴和羌道的部落换的。
  而白马羌的各部首领,他也跑去见一次。
  白马羌善于养马,他们在西顷山-勉县那边的牧场就养了不少。
  华雄的意思,是让他们将部落里多余的战马拿出来,交给官府代为交易,为他们换取粮秣及其他生活所需。
  当然了,价格肯定是以凉州标准定的。
  毕竟是在凉州境内嘛。
  只是华雄让上庸申家,将战马弄去荆州贩卖,中间的巨大差额,是白马羌无法想象的。
  对此,他们还感恩戴德。
  觉得华雄,为了让他们顺利定居故地,是操碎了心。
  唉,淳朴的人儿啊。
  杂七杂八的事情忙完,华雄也终于有时间,来琢磨找郡从事李俊的事。
  李俊,出身于下辩李家。
  其家族世代积善行德,也世代有人在郡中任职,在郡内威望很高。
  他的阿父,就是任职府丞功曹的李昊,曾和太守李翕一起定策修筑西峡道,被百姓刻碑《西狭颂》传颂。
  其实,李家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收留了西秦墨家的传承。
  是的,墨家!
  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墨家是当世显学,有“不入于儒,即入于墨”之说。
  只是后来墨家分裂,形成相里氏之墨(秦)、相夫氏之墨(齐)和邓陵氏之墨(楚)三派,相互攻讦,认为对方是“别墨”。
  【注1:《庄子·天下篇》有云,“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
  【注2:《韩非子·显学》记载,“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
  在秦穆公时期,注重实际器械研究的西方之墨(相里氏一派),就在秦国得到了重用。其尚贤、尚同、非攻、军事思想和技术,都对秦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助力秦国强大。
  后来,实力膨胀的秦国,和理想化的墨家思想渐行渐远。
  在战国后期,秦国成为穷兵黩武的军事强国后,墨家便逐步退出视线。
  秦始皇一统四海后,无法容忍国内存在着,墨家这样一个纪律严明、具有军事性质的强大组织,西秦之墨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下辩李家,当年就收留了一些墨家弟子,传承至今。
  两者发展至今,颇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李家出仕为官,为墨家提供庇护,以及提供钱粮让他们继续研制器械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