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章、董卓有谋(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点了点头,又再度提及了当日他的建议,“义真,如此遏险而守,终究还是太被动了,不如我等率军与叛军野战吧!以我等麾下将士的勇烈,想胜一阵不难。只要能夺了叛军的锐气,再徐徐而攻,叛军内部必然会出现人心不齐,届时,我等可一战而定,传捷报给京师矣!”
  恩,这个建议,他和皇甫嵩刚率兵到陈仓的救援的时候,就提过了一次了。
  那时候,皇甫嵩以陈仓城坚固,做出了坚守的策略。
  理由是坚守无忧之下,就能将何时出击的主动权、战场的先机捏在自己的手中,坐等战机出现,就可以一战而定。
  至于这个战机是什么......
  董卓不需要问也知道。
  西凉叛军最大的弊病,是内部山头林立,人心不齐。只要他们长时间内无法攻破陈仓,就会引发内部矛盾。
  比如谁的麾下攻坚死得多了,利益该重新分配。
  比如谁的粮秣不足了,希望其他人能允一点过来。
  等等。
  这些问题,看似很小,却能让叛军这个大联盟分崩瓦解。
  进而被朝廷将士各个击破。
  “不妥。我军兵力太少,胜了还好说。若是败了,会让陈仓城内坚守的兵卒士气大崩,怕是会影响占据。”
  皇甫嵩一针见血,直接就将董卓的提议,会引发的后果指了出来。
  也让董卓面有不豫之色。
  行军打仗的应敌策略,哪有十全十美的!
  想不担一点风险,又如何能抓得住机遇呢?
  《孙子兵法》里还有“以正合以奇胜”的说法呢!既然陈仓城能坚守无忧,为何不主动出击,去搏一把?
  难道是,安定皇甫家这些年经书研读得太多了,反而忘了身为西凉男儿的本色了?
  董卓心中腹诽着,觉得皇甫嵩终究还是太保守了。
  刚想出口坚持己见,却被账外一声禀报给打断了,“报!叛军有异动!有五千骑绕行陇关一带,似乎是想往武都散关而去。”
  王国等人想去攻击武都?
  皇甫嵩和董卓闻言,对视了一眼,就将斥候唤入账内,细细询问了一番。
  原来,是华雄的护羌校尉军旗,出现在了武都散关。
  据不太确定传闻,他还带着数百板楯蛮,出散关三十里探军情,跃跃欲试的做出了想前去陇关的姿态。
  华雄竖子,竟然赶来前线了?
  这是董卓的第一反应。
  在之前,他奉命率兵前来陈仓的时候,诏令中就有说,无需分兵防卫武都散关的叮嘱。理由是武都那边,也有诏令让他们扼守散关。
  而第二反应则是,这个竖子竟然有板楯蛮?
  让西北羌人部落里代代相传,不可南下的板楯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