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二章、一夜成城(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询问不出缘由的张绣,只好作罢。
  然而,在私下细细梳理,近期华雄的各种安排后,就觉得华雄根本没有渡过渭水的打算。
  比如从武都散关出发时,他叮嘱过散关守将。
  说什么迟则一个月,快则半个月,他华雄就会回来。在他回来之前,关隘的城门,决不可打开!无论是谁来叫关。
  张绣明白,他这是是断绝了散关被诈开城门的可能。
  但是很不能理解,这还没出发呢,还不知道敌情如何呢,华雄怎么就定下归来的时间了呢?
  另一个理由,则是如今的龟速行军。
  以这种速度过去,叛军早就在渭水北岸戒备了。
  华雄还有什么办法渡过渭水呢?
  虽说冬季是枯水期,渭水的水位降低了不少,己方只需做简易浮桥,横渡也不是什么难事。但“兵半渡可击”这种行军大忌,他张绣不相信华雄会不懂!
  退一步来说,渭水很长,寻找个隐秘之处渡河,让叛军来不及“半渡而击”也有可能。
  但羌骑来去如风,绝对会赶在华雄过河后立下营寨前到来,以骑兵的冲锋之势,汉军能在北岸站稳脚跟吗?
  被逼回南岸还是好的。
  就怕到时候,一大半的兵卒都被驱赶进渭水里,做了鱼鳖之食!
  张绣满腹疑惑不解。
  但又不好屡屡去询问华雄,索性趁着夜幕落营的时候,跑来段煨的军帐,问出了疑惑和扔出了担忧。
  还加了一句请求,“段校尉,你算是狩元的长辈,要不去叮嘱两句?”
  恩,他们都是武威人。
  张绣的从父张济,依着同郡人的关系,和段煨同僚多年来关系一直维护得不错。
  段煨对于他的请求,有些迟疑不决。
  一方面,是他对华雄如此行军,也有些担忧。
  不渡过渭水,董卓提议的诱敌之策,是不可能奏效的。
  因为无论西凉叛军还是朝廷平叛大军,都在渭水北岸呢!
  华雄和他们若是一直流连在南岸,叛军才不会理会。
  另一方面的考虑,则是和华雄那点香火情,他不想过多牵扯其中。
  他毕竟已经是年齿四旬的人了。
  以岁月沉淀出来的人情世故,让他在心中断定,华雄和董卓不会是一路人的。
  董卓权欲甚重,常以恩义利益结交人,收为己用。
  而华雄心志甚高,不甘为人下,不可能甘愿充当董卓的棋子。
  这两个人在短期间内,可以为共同的利益暂时和谐共处;一旦时间久了,绝对会爆出彼此性格上的冲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