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章、欲擒故纵(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那名使者灰溜溜的离开后,戏忠就挑起了眉毛,口气有些惊讶的问道,“狩元,你是打算将一些兵马带回去武都了?”
  呃.........
  张都尉一听,就隐隐有所悟。
  以抱罕与河关一带的地形,无论王国还是韩遂想染指都不容易,反过来想也是一样的。
  汉军想以此为跳板,将整个河首之地打下来也很难。
  况且他也知道,己方的战争底蕴已经殆尽了,也无法持续作战。
  既然攻伐的条件不成熟,如今汇聚在抱罕的各部兵马,华雄肯定要带一些回去武都驻扎屯田自食,减少钱粮消耗。
  顺着这样的思路,华雄一口拒绝河关那边就不意外了。
  作为共事许久的张都尉,怎么可能猜不到,以狡诈著称的他要玩什么把戏!
  无非是欲迎还拒!
  做点姿态,以便于压榨出更多好处来罢了!
  反正如今,是河关那边的羌胡部落主动前来投诚的,主动权掌控在己方手里,怎么不试试“我为刀俎”的拿捏呢?
  “志才之智,万般心思都瞒不过啊!”
  果然,华雄听到戏忠的询问,就露出笑容来,颔首称赞了声。
  也不卖关子,当即就细细解说起自己的思虑来。
  其一不用说,就是张都尉想到的,如今汉军无力征伐。
  因而想让抱罕坚若磐石,就要解决河关这股群盗的问题:以羁縻的做法,让他们保存自治权,只能维持于当前的稳定,不能让他们唯命是从。
  这给日后留下隐患。
  在西北的羌胡部落,都是逐利行事的。
  今日他们为了保存实力而臣服,明日也会因为扩大利益而背叛。
  比如王国或韩遂抛出了,攻下抱罕后,将战利品以及土地分给他们的诱惑。
  华雄不想抵御王国来袭的时候,被人从背后捅了刀子。
  其二,则是出于丝绸之路的利益。
  华车之前就密报国,宋健去年的时候还派了商队去西域了,到了夏季就会回来。
  四五千骑的商队,是一股不可小窥的战力。
  如果现在允了河关群盗的条件,那股商队归来后肯定就融入群盗中。
  到了那个时候,会引发汉军与群盗的实力失衡,河关群盗在实力膨胀之下,说不定就再度生出不臣之心来。
  如此一来,今日他们的臣服,还有什么意义?
  其三,他的确是有打算,带几部兵卒回武都郡。
  不仅仅是因为武都郡那边兵力空虚,需要兵马驻守安定人心,更是源于一个说不出口的缘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