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且县里富户出了大头,如今钱在丰水县也不值钱,因此云怀瑾得了近万两的白银。
  这样的价格,在丰年是不可能卖到的。
  有了这些红薯和土豆,只要省着点吃,是能撑几个月的。
  只是几个月后又该如何?而不久后的秋税又如何交呢?
  丰水县在不安中到了九月。
  而说好的八月前来的渝州商船并没有来。
  九月初,江州知府调任了。
  调任的速度十分快,甚至都没来得及与下一任交接,直接将手里的事情交给下面的两位同知,带着早就打点好的行囊南下。
  丰水县里的赵县令和林县丞闻言面面相觑,想到此前江知府说的话,要丰水县撑到秋收后……
  莫不是那时候就知道他会被调任?
  所以才怕事情传出去,影响他的调任结果?
  可一个小小的江州知府调任,又为何有那么多的人在背后护着打掩护?
  丰水县好歹是有通商的码头,这段时间里,愣是一艘船也没有。
  说不是替江沂山打掩护的,他们都不信。
  九月中旬,雍京传来急报。
  帝王驾崩,新帝登基。
  彼时赵县令和林县丞才明白,为何会有那么多人给小小的江知府打掩护了。
  他们不是在帮江知府,而是陛下龙体不安,朝堂动荡。所有人都在背后有动作,都在用尽一切的力量去运作。
  江知府人微言轻,可江知府背靠的国公府不一样。
  利益纠葛,权衡利弊后,让许多人选择避开丰水县。
  只等着事情尘埃落定再说。
  说到底,是他们丰水县没能得到上苍庇佑,在这时降了旱灾,成为了博弈下被轻易牺牲的棋子。
  而云怀瑾听到皇帝驾崩,新帝登基后,也知道了为什么书里明明写了积极赈灾,最后还是引发了流民暴动攻城。
  新帝登基,朝臣弄权,国祚不稳。
  更别提这位新帝,才年仅十岁。
  第38章
  随着国丧与新帝登基的消息一同传来的,还有由丞相崔慎辅国的消息。
  这消息没有像其他消息一样连百姓都知,只有各地官员内部知晓。
  可不论朝堂如何动荡调整,丰水县的困境依旧存在。
  而且以江沂山的跑路的速度来看,这事十成十的要赵县令自己背黑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