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魏晋的君主们觉得应该重视对平民的教育,试图从世家的口中抢下一块肉来。唐朝的君臣们觉得是应该重视科举了,这对他们来说不难,阻力不会很大,并不,是道阻且长啊。
  实行愚民政策的清朝君臣们:“……”
  删书、毁书、改书,不让百姓们接触科技,以免将来不好管教。
  【唐宋之后,越来越多的寒门入朝为官,甚至如宋朝诗人所作的诗句中所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有真正的平民百姓通过读书当上官员。
  这些寒门子弟要与世家斗也不容易,这就形成了宗族。
  在古代,宗族是相互团结,培养族中子弟,如比范仲淹成立范氏义庄,培养宗族子弟,以保宗族长盛不衰。
  宗族能为子孙谋福利,族中长老能够行使的权力也就随之变大了,有了私牢这种糟粕。
  当然,现在是依法治国的时代,更为民主一些。】
  各朝各代的君臣们觉得依法治国就是个笑话,不说先秦时期商鞅制定律法,太子犯错,却是太子的老师受罚,公子虔和公孙贾遭了殃。
  到了汉朝,太子刘启因为一点小事用棋盘砸死吴国的太子也是啥事没有。
  或许在后世,能够真的做到依法治国吧。
  【魏晋至隋唐时期,君主们意识到世家的权势过于庞大了,开始扶持寒门,和世家做斗争,但魏晋时期是以失败告终,隋唐时期有了科举制度要好点,真正成功的还得是宋朝及以后的朝代,科举实行糊名法,从民间选拔人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