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包拯的决定,无人能说什么。
  就算要回京,也得等赈灾结束后,班师回朝才行。
  李氏也不是那种不通情达理的人,知道自己回京有望了以后,她的心态更加的平和了。
  事实上无论是杜琼真还是狄王妃,都快忙疯了。
  这灾情这么严重,她们怎么可能只眼睁睁的看着?
  帮忙是肯定的,要不是李氏眼睛不太好,她其实也是想要帮忙的。
  一个月后,不断的传来,挖出水井的好消息,包拯那黑脸都好看了不少。
  只是难民还在不断的增加,赵小宝那基地来的流民,已经超过了八千。
  那基地的外围,逐渐被建起了围楼,没有赵小宝住的高,但可以提供给百姓更多的住房。
  建造起来也没有太大的难度,因为是给流民住的,他们建造的热情别提多高了。
  哪怕没有粮食,他们也要想办法过冬的。
  等到十月十一月,总不能害住在四处漏风的窝棚里吧?
  除了围楼,基地也建造了一些两层的小院子,给与那些大的家庭居住。
  每天晚上,流民还会自发的巡逻。
  谁能相信这八千多流民的地方,连一起盗窃抢劫的案子都不曾发生过。
  说出来简直惊人,但他们就是这么做到了。
  房子建好了,人就住进去了,比起住在窝棚里,当然是这样的房屋更有安全感。
  一层的房子里,都砌上了火炕,到了冬天的时候,烧上整个床都暖和。
  楼上也是走的烟道,不像围楼,用的是锅炉。
  当然了,新建的围楼,弄不了锅炉,屋内都有炉子,每个房间都不算大,炉子也足够暖和。
  因为有充足的煤炭,也不必上山去砍柴。
  否则八千多人烧火那得砍光山上所有的树木了吧?
  更何况这基地又不止有难民,还有当初赵小宝带来和招揽的工匠们。
  开荒的百姓也有不少,因为这边好,他们直接就留了下来不走了。
  光是这些就少说有两千多人,加起来那都一万多人口了。
  一个镇上都没他们人多,这吃喝拉撒的。
  哪怕旱情严重,留下的百姓眼里有活,等下雨了,他们就能种地了。
  早晨天气还算凉快的时候,就在地里忙活开。
  只等有雨的日子,快点到来。
  别说是他们了,就是赵小宝,也期望雨水快点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