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渣过的昏君重生了 第8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水悟庵内灯火通明, 庵主带着一众比丘尼在门前相迎。将肖稚鱼宋常瑜与惠安公主请入庵中。原先齐王侍卫来告知的时候并未提及惠安公主。庵里又赶紧收拾出几间客堂。这一天舟车劳顿,简单用过饭,肖稚鱼三人便各自回屋休息。
  山间清冷,幸而庵中早有准备,堂屋添了火盆,屋中暖融。
  一夜安睡。
  第二日一早,宋常瑜便起来听庵主诵径早课,又添香油钱。
  肖稚鱼叫景春拿钱,宋常瑜笑道:“你那份我一起给了,快来诚心拜一拜再许愿。”
  肖稚鱼是来作陪的,也未想过要许什么愿,可是看宋常瑜拳拳盛意,她便取了香,在菩萨座前叩拜闭目许愿。这时殿外传来惠安的声音,“七嫂如此诚心,想是菩萨垂怜,定会让你如愿的。”
  肖稚鱼笑笑,头也不回道:“那就承公主吉言了。”
  惠安起的稍晚,刚才问了婢女,知道她们两个一早就来听庵主说经。她出家入道,对佛经没有兴趣,梳妆打扮又磨蹭了一会儿,见肖稚鱼与宋常瑜一直未回,便来看看情况。她缓步走进殿中,见大殿内菩萨相庄严慈悲,神色不由也严肃了几分,来到肖宋两人身旁,道:“听说这山后有一道灵泉,取水烧茶别有风味,不如现在就叫人去取水来尝尝。”
  两个年长的比丘尼拿着厚厚一沓纸进殿,听到这话笑着道:“送去客堂的热茶都是灵泉水泡的。”
  婢女将纸卷接了过来,宋常瑜叫人去取笔墨。
  惠安道:“莫非是要抄经?”
  宋常瑜点头。惠安道:“抄写经文也不急在一时,我看此处景色着实不错,不如先出去赏景品茗,等午后歇息过后再来抄写正好。”
  这话说的并没有错,肖稚鱼却是不耐烦与她周旋,将纸拿了一半过来,道:“心诚为上,还是先抄了经再赏玩不迟。”
  宋常瑜也附和两句。
  大殿一层已摆放着书案蒲团,婢女铺纸磨膜,肖稚鱼与宋常瑜各坐一头,提笔抄经文。
  惠安陪坐片刻,见两人专心致志,也不说笑,倍感无趣,她也不是耐得住清净的性子,说了句出去转转,起身带着婢女走了。
  走出大殿,她扭头回看一眼,暗骂:装模作样。
  她这一趟出来,一则在骊山住的有些腻烦,二则皇帝因长安流言对太子越发打压,惠安自幼长在宫中,知道她这位父皇性子何等凉薄,眼看太子之位未必安稳,她便又心思活泛起来,趁着这回出来也与豫齐两位王妃套套近乎。将来哪个得造化,谁能预料?
  可她对肖稚鱼和宋常瑜实在不喜欢,就算勉强去凑趣,也说不到一块去。
  惠安出来在庵中转了一圈,也没回大殿,叫婢女热了酒,拿些糕点,吃喝过后又睡了一觉,醒来已到申时。她重新梳妆打扮,穿一身鲜亮衣裳,从屋里出来,从庵后院子穿过,忽听见马蹄声急奔而来,停在院后小门。两个骑士下马向看门的尼姑道:“听说庵中有灵泉水,我家主人想讨要一些,不知可行个方便?”
  看门的比丘尼面露难色,道:“庵中有贵人在,这几日不接待外客,还是过些日子再来吧。”
  两个骑士面露难色,又拿出两串钱来,要塞给尼姑,尼姑双手合什,后退一步摇头不允。
  惠安公主看了个热闹,左右无事,让婢女去问明情况。不一会儿,婢女便回来禀道:“听说是河东来的商队。”
  惠安知道有不少商贾往来河东,所贩货物还有来自外族的,她正觉得山中太过清净,闻言便生出些兴趣,让婢女去和尼姑说一声,送他们些清泉水,让商队的人明天拿些珍奇货来瞧瞧。
  公主之命,尼姑不敢违背,很快便用水囊装了一袋拿出去给骑士,又将公主的话转述。两个骑士上马飞奔离去,很快就到了离水悟庵五里不到的村庄。他们两个进了其中一家农户家中,只见小院前后皆有人看守,两人进门,对着居中而坐身材微胖的青年跪了,将刚才的事说了一遍。
  “惠安公主,豫王妃,齐王妃,都在这个庵堂里?”微胖青年原本无精打采,此时却睁大了眼。此人就是康福海的二儿子——康庆绪。
  原来皇帝经不住裴相与杨忠两个相劝,下旨将康福海儿子召来骊山,要为其指婚。等婚事定下,依裴相的意思,到时将康福海也叫回京,看其是否真有反意。康福海已有起兵谋反的打算,为蒙蔽朝廷,只能先让儿子走这一趟。
  康庆绪知道此行有危险,带了三百精锐卫士离开范阳,路上走走歇歇,磨蹭大半个月,前两日到王顺山。昨日入夜之时,有侍卫护送马车进了水悟庵,也被他们看在眼里。
  康庆绪派人去打探消息,没想到竟是意外之喜。他扭头朝一旁看去,道:“杨杲,你不是齐王府出来的?可认得人?”
  第156章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