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渣过的昏君重生了 第8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逃◎
  杨杲听见“豫王妃”时眉梢一动, 心中默默计较,听康庆绪如此问,便道:“昨天晚上远远看了一眼, 领头侍卫就是齐王心腹高衍。”
  康庆绪抚掌笑道:“如此便是没错了。”说完夸奖两个骑士,又赏赐若干钱财,让一旁侍卫皆眼馋不已。
  康庆绪将杨杲叫到农家屋子里, 开口道:“若非平卢秋收不利, 粮草筹备不齐, 早半个月前父亲就该起兵了。如今耽误战机。偏老皇帝儿听信杨忠裴少良等人的撺掇,下旨让我入京,若父亲不放我来,倒显得心虚,”他说到此处, 顿了顿,又道, “可等我到了长安,父亲挥兵起事……皇帝老儿能绕我性命?”
  他此时已全无刚才在院中赏赐时的豪放姿态,满面阴沉。
  杨杲道:“或许大都督另有准备。”
  康庆绪在屋中来回踱了两步, 道:“你救过我父亲一回,却跟我走这一趟,凶险自不必说,心中可有怨恨?”
  杨杲忙躬身抱拳道:“我受大都督重用又拿了丰厚赏赐, 唯有感恩戴德……”
  话还没说完就被康庆绪打断道:“行了行了,这些日子我也瞧出来,你才干不差, 只缺些机缘。既然咱们现在已到了这儿, 不如干脆做些事出来, 你不是说齐王夫妻情深,趁这次绑了齐王妃,逼着齐王与我们商量,就算他不肯,两位王妃一位公主被我们掳走,也足够皇帝老儿面前乱一阵的,我们这就回范阳去。”
  杨杲闻言皱起眉头,沉思不语。
  康庆绪道:“杨兄,你我现在同坐一条船,若不狠些,为自己多谋算,只怕也落不着好。”
  杨杲知道他一路走得磨磨蹭蹭,实际上是不想去长安,如今逮着这样的机会,胁迫齐王倒还是其次,他是想尽快找个由头折返范阳,顺便还能逼着大都督尽快起兵。可谓一石三鸟。
  “要带着王妃公主回去,一路上诸多县镇要过。”杨杲道。
  “也不算什么难事,我们一路过来,可见过像样点的兵马?天下承平已久,各镇关不知兵事,土鸡瓦狗罢了。真有人阻拦,我带着的侍卫足可以一挡百,冲过去便是,再说王妃公主来这儿肯定是要住几天的,我们手脚干净些,等皇帝老儿发觉,我们早已远走了。”
  杨杲心思何等灵活,早在康庆绪提议时就已经将前后都想到了,此举虽然莽撞,但也并非不可行。离开范阳之时,他查看过雄武城内筹备的情况,知道起兵就在近日,若他什么都不做,老实跟着康庆绪去长安,那才是死路一条。
  又想着如今在水悟庵里的人,他心里微微一动,对康庆绪郑重行了一礼道:“全听二公子的。”
  “好,我就知你是有决断之人,”康庆绪郎朗笑了两声,道,“听说豫王妃是个少见的美人?”
  杨杲道:“我在长安时见过两回,脸是长得不错,可年岁尚小,远不及贵妃婀娜多姿。”
  康庆绪咂了咂嘴,不无惋惜,“光有脸可不成,女人还是要有些风情身姿才美,难怪豫王对亲事也并不上心。”他说着走出屋子,将侍卫叫来,布置一番。
  肖稚鱼在寺中住了两晚,白天大半时间都在礼佛抄经,午后在庵外转了一圈,山间幽静,别有一番野趣。惠安先前还堆着笑脸凑上来,可见肖宋两人埋头抄经,很快躲了开去,带着婢女仆四处走动游玩。
  这日肖稚鱼又陪着宋常瑜抄了小半日的经文,到了傍晚,用过斋饭,她手腕还有些酸胀,便不再继续抄经,走出堂屋在院子散步。
  景春抬起脸看了看昏沉的天色道:“今日天黑的比前两日都早,看着是要下雪,我去问人再要些炭来。”说着便去找庵中管事的比丘尼。
  肖稚鱼又走了几步,只觉得手炉渐渐冷乐,转身要回屋。这时忽听见院外隐隐有女子呵斥声传来“怎么现在才来……”
  一旁婢女笑道:“是惠安公主身边的人,听说一整日都在等着商队送东西来。”
  肖稚鱼好奇问什么商队。
  婢女道:“我也是倒茶的时候听到一两句,说是就在山下村子里住着,也不知是卖什么的。”
  肖稚鱼道:“这倒是奇怪,行商都走大路,怎么往这么僻静的地方来了?”
  惠安身边婢女听说商队来人已到了庵外,便匆匆赶来。看门的尼姑没开门,犹豫道:“天色已晚,庵中实是不便,不如等明日再说?”
  “公主等了一整日,还是我来问问,”婢女不耐烦对尼姑道,转头对着门外喊,“昨日答应的好好的,怎么现在才来,也不看看什么时辰了?”
  趁着暮色沉沉,侍卫早已埋伏在庵门两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