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胎系统在后宫_分卷阅读_52(2 / 4)
姜太后的表情不算热络, 段嫣估摸着她的性格, 也没有特意亲近,态度自然地向她行礼,“阿嫣向皇祖母请安。”
“嗯,”姜太后轻轻颔首, 紧接着又看向王皇后,“皇后今日如何?可有什么不舒服的?”
王皇后也表示了一番自己没有问题之后,姜太后便不停留, 又离开了。仿佛来这里只是为了来打个招呼。公事公办, 客套程序。
姜太后来得突兀, 离去得也快速。
在此之前,段嫣只从一些传闻中听过这位。
先皇在位时,姜太后并不是皇后,甚至连妃子都不是, 没有资格抚养自己的孩子。于是昌平帝幼时是在旁的妃子宫中长大的。母子两关系说不上亲密,也说不上不好。后来昌平帝在一众皇子中脱颖而出,姜太后也就成了太后。但算起来,自昌平帝即位后,姜太后在宫中待的时间很少,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明山度过的。
段嫣收回视线道:“皇祖母洒脱极了。”
王皇后笑了笑,“你皇祖母啊,可是有大智慧。”
该避世的时候避世,关键时候却又能挺身而出,把控大局。她并不是对自己的亲生儿子漠不关心,只是厌烦了宫里的争斗,早早的看透了一切,隐入明山,脱离凡俗。但她又能在王皇后怀有身孕,宫中不稳的时候出山,为的就是保证大雍皇宫安稳。
不得不说,这是个很有魅力的人。
段嫣又想到了赵国的那位封老将军,心中有些感慨,便问道:“听闻封老将军此时已经被父皇关押起来了。”
“阿嫣是想问淑妃的事吧,”闻弦歌而知雅意,王皇后立即听出了段嫣话里的意思。她说得笃定,单手支着头斜斜靠在隐几上。“封老将军同淑妃的事,你父皇也插了一手。不光如此,宜妃,还有赵国某位皇子,都在这里面动了手。”
没想到有这么多人的身影,段嫣不禁皱起了眉。
“生辰宴那日,母后可知发生了何事?”现在也不是能靠自己慢慢查明白这些事情的时候,于是段嫣没有半点逞强的意思,直接了当问了出来。
“淑妃啊,”王皇后笑了笑,这时含细又往她腰后放了个软垫,她眉目间有不同于以往的慵懒,“那日得知宜妃有动作,便差人去打探了一番。”
于是段嫣这时才知道,宜妃竟胆大包天到与赵国皇子勾结,还想借着赵国人给皇后同淑妃下套。不过,既然王皇后知晓此事,那说明昌平帝也差不多知晓了。段嫣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一阵见血,问道:“父皇在纵容宜妃?”
见她这么快就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王皇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你父皇他,大概是想借着这个机会……”
“攻赵。”
六国割据天下,并立称雄。这种格局已经持续数百年。其间虽偶有战乱,但在漫长的六国统治时间里却也只能说是小打小闹。
既然王皇后说昌平帝意欲攻赵,就说明这不是什么临时起意可有可无的决定,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不成功便不罢休的野心。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六国并立称雄的岁月过去太久了,已经到了不得不合的时候,或许只需要一个契机,天下便将燃起战火。六国君主之中,恐怕也不止昌平帝一人有这样的想法。
乱世开启之前,谁能抢占先机?
这无疑是那些已经预测到战火硝烟的有识之士都在关注的。
昌平帝意欲率先发难赵国,恐怕也是想抢个先机占据优势。
所以段嫣知道,就算宜妃犯下大罪,这个时候只要她对昌平帝还是有用处的,她们就还不能动她。
不过,想到了什么,段嫣眼睛一亮,“您方才是说,江氏已经派人入宫了?”
若宜妃真的同其父不合,且做这些都是背着江氏做下的。那她们可以施展的空间就大多了。
“如今边界紧张,江氏大将军已经派膝下二子入宫。不日便能抵达京都。” ↑返回顶部↑
“嗯,”姜太后轻轻颔首, 紧接着又看向王皇后,“皇后今日如何?可有什么不舒服的?”
王皇后也表示了一番自己没有问题之后,姜太后便不停留, 又离开了。仿佛来这里只是为了来打个招呼。公事公办, 客套程序。
姜太后来得突兀, 离去得也快速。
在此之前,段嫣只从一些传闻中听过这位。
先皇在位时,姜太后并不是皇后,甚至连妃子都不是, 没有资格抚养自己的孩子。于是昌平帝幼时是在旁的妃子宫中长大的。母子两关系说不上亲密,也说不上不好。后来昌平帝在一众皇子中脱颖而出,姜太后也就成了太后。但算起来,自昌平帝即位后,姜太后在宫中待的时间很少,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明山度过的。
段嫣收回视线道:“皇祖母洒脱极了。”
王皇后笑了笑,“你皇祖母啊,可是有大智慧。”
该避世的时候避世,关键时候却又能挺身而出,把控大局。她并不是对自己的亲生儿子漠不关心,只是厌烦了宫里的争斗,早早的看透了一切,隐入明山,脱离凡俗。但她又能在王皇后怀有身孕,宫中不稳的时候出山,为的就是保证大雍皇宫安稳。
不得不说,这是个很有魅力的人。
段嫣又想到了赵国的那位封老将军,心中有些感慨,便问道:“听闻封老将军此时已经被父皇关押起来了。”
“阿嫣是想问淑妃的事吧,”闻弦歌而知雅意,王皇后立即听出了段嫣话里的意思。她说得笃定,单手支着头斜斜靠在隐几上。“封老将军同淑妃的事,你父皇也插了一手。不光如此,宜妃,还有赵国某位皇子,都在这里面动了手。”
没想到有这么多人的身影,段嫣不禁皱起了眉。
“生辰宴那日,母后可知发生了何事?”现在也不是能靠自己慢慢查明白这些事情的时候,于是段嫣没有半点逞强的意思,直接了当问了出来。
“淑妃啊,”王皇后笑了笑,这时含细又往她腰后放了个软垫,她眉目间有不同于以往的慵懒,“那日得知宜妃有动作,便差人去打探了一番。”
于是段嫣这时才知道,宜妃竟胆大包天到与赵国皇子勾结,还想借着赵国人给皇后同淑妃下套。不过,既然王皇后知晓此事,那说明昌平帝也差不多知晓了。段嫣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一阵见血,问道:“父皇在纵容宜妃?”
见她这么快就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王皇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你父皇他,大概是想借着这个机会……”
“攻赵。”
六国割据天下,并立称雄。这种格局已经持续数百年。其间虽偶有战乱,但在漫长的六国统治时间里却也只能说是小打小闹。
既然王皇后说昌平帝意欲攻赵,就说明这不是什么临时起意可有可无的决定,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不成功便不罢休的野心。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六国并立称雄的岁月过去太久了,已经到了不得不合的时候,或许只需要一个契机,天下便将燃起战火。六国君主之中,恐怕也不止昌平帝一人有这样的想法。
乱世开启之前,谁能抢占先机?
这无疑是那些已经预测到战火硝烟的有识之士都在关注的。
昌平帝意欲率先发难赵国,恐怕也是想抢个先机占据优势。
所以段嫣知道,就算宜妃犯下大罪,这个时候只要她对昌平帝还是有用处的,她们就还不能动她。
不过,想到了什么,段嫣眼睛一亮,“您方才是说,江氏已经派人入宫了?”
若宜妃真的同其父不合,且做这些都是背着江氏做下的。那她们可以施展的空间就大多了。
“如今边界紧张,江氏大将军已经派膝下二子入宫。不日便能抵达京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