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第31话 不甘与收学(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董承拿着诗稿进入诗院的时候,正碰上人打好了包袱从里头出来。
  瞧着这一幕,董承愣了:
  “老黄,你这是做什么?”
  “老董?你来的正好,也省得我再去制院与你话别了。我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不该在书院待下去了。正巧过了这几日,便到腊月,趁着这时候跟易相请辞,让他另觅良师,也不会耽搁了学子们来年的课业。”
  黄夫子说完这句话,拍了拍董承的肩膀,“老伙计,保重。”
  说着转身便往外走去。
  董承急了,连忙赶上去拽住黄夫子:
  “你急什么劲儿啊!我刚从那边过来,老师让我将这个交给你。你先看看,看完再说。”
  将包袱往上揽了揽,黄夫子带着几分狐疑展开董承递过来的东西,只纵观一眼,便霎时双目放光,激动地抖起手来,再看董承的时候,话都有些说不利索了:
  “这这这……这是……”
  “老师让我给你送的学生,怎么样,还走不走?”
  “不走了不走了!人在哪里!我这就去见见!”
  董承被黄夫子的模样逗乐了:
  “人现在应该还在安平侯府,不过目下还不是书院的学生,老师的意思,你若是瞧上了,便自己去收进来。”
  云阳书院的入学是考校制,但掌管各科类的大夫子也有自己收学子的权利,一旦收在门下,便是真正的亲传弟子,所以一般大夫子不会轻易浪费这个名额。
  譬如黄夫子在书院执教十五年,无数人想入他门下,他却从来没有松过一个口子。
  可是此刻听到董承这句话,黄夫子却是一把卸下肩上的包袱丢给他,抓着诗稿不顾身份往外跑去:
  “就是院长不说,这人我也不能让他跑了啊!东西你帮我放回去,我这就去安平侯府!”
  看着黄夫子越来越远的背影,再瞅瞅怀里的包袱,董承实在哭笑不得:
  “就算去寻人,你这不知道名字哪成啊……”
  -
  侯府之外发生了什么,传出去的诗文又引起了怎样的轰动,天歌几人一点也不清楚。
  因为此刻对他们来说,眼下需要集中精力应对的,是站在对面的四个人。
  武斗的场地是园子里拓开的一块平地。
  因为交手的八人非富即贵,所以地面上还铺了一层厚厚的毯子,免得几位公子磕碰到。
  至于规则,也比一般的武斗更加简单:
  八人赤手空拳,不可用器,哪一队四人先出地毯之外,便算作输。
  乍一听这要求的时候,尤其是不可用器一条,宋传祺便不满起来。
  四大公子擅拳脚和刀剑断刃,但他却擅长长枪,张瑾澜也是以长矛为主,加上这条,完全是翦除了他们的优势,哪里还有什么公平可言?
  “可是若让宋公子用上长枪,那岂不是更不公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