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第31话 不甘与收学(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又或者说,自家儿子这次找的好兄弟,终于比以前那两个靠谱了些?
  张尚书没想明白。
  但有一点他却很清楚,那就是这会儿看到郭芳不服气又没法说的模样,他这心里竟然有些该死的痛快。
  -
  “虽有不平,却亦可自洽。有这般少年老成的聪慧与心态,若只浪费在商贾之道上,实在是有些可惜了啊。”
  云阳书院里,大周朝尊贵相国大人,执掌云阳书院二十几载的院长易伯瑾喟叹一声。
  立于老者旁边的夫子董承闻言一震,带着几许不可置信:
  “老师的意思是……”
  “云阳书院成立成立百年,不仅仅是为了培养那些在科举之道上搏出名头的国之肱骨,还有那些可辉耀文坛的皓皓星辰。大周立国十三载,也该有自己的李青莲和褚明怀了。若是错过了这个孩子,怕是又不知要再等上多少载了。”
  如果说先前董承只是猜测,那现在他几乎可以全完确定,自己没有理解错老师的意思。
  前唐李青莲和前宁褚明怀啊……
  董承难以形容自己此刻内心的汹涌翻腾。
  这种感觉,已经超越他当初得知徐淮放弃国试时的震撼与难以置信。
  只是,仅凭这一首诗,真的可以做出如此决断吗?
  这样的质疑只生出一念,便很快被董承打消。
  老师看人……向来是不会出错的……
  “拿着那孩子的诗稿,去找仲则吧。”相国大人捻须轻笑,“想来这次,他应该不会再跟老夫说什么离开的话了。”
  -
  云阳书院分社多科,除却专门教授六艺的科目之外,还有根据科考科目与其他经史子集分设的科类,包罗之广涵盖之泛,可谓有史以来之最。
  但也正因为书院中科类众多,学子不可能皆修,所以除却必修的科类之外,其他科类都是自选修习。
  诗科便是其中之一。
  只是与其他自选科类相比,每年选择修习诗科的人数,却完全可与必修科类媲美,甚至有人还等不到名额。
  原因无他,但凡走科举之路的学子,可以不通数科,但酒宴诗会写不出几首漂亮诗文,那也太辱没文人身份。
  易相口中的仲则,便是云阳书院主理诗科的大夫子黄景仁。
  仲则是他的字。
  此人本是名满大齐的诗家,虽然屡试不第,但却诗才卓绝,所以当初易相请他进书院任教之时,不仅无人反对,甚至引来一片叫好。
  但相比于学子们的开心,黄夫子却并没有那么快乐。
  因为掌管诗科多年,纵有卢光彦这样的少年英才,黄夫子却依旧觉得他的诗匠气太重,达不到诗文真正要求的随心随意。
  久而久之,黄夫子便无比惆怅,怀疑起自己是否能担得起教授诗科的重任,苦闷起大周无有诗才。
  光是今年一年,黄夫子便已经向易相提出过三次辞请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