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3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半晌才回过神来。
  “三姐且打开看看。”裴少淮说道。
  裴若竹镇定了几分,缓缓撤开卷轴,唇间默读微动,当读到“赐名‘北直隶棉织造坊’,选民女织妇为工,机织天下棉布”一句时,顾不得继续往下读,抬头望向裴少淮,满脸喜色,一时间不知言何。
  弟弟为她求来这样的圣旨,显然是明白她的心思。
  赐名为“坊”,而不似“杭州织造局”那般为“局”、为“司”。
  裴若竹感激道:“谢弟弟助力,弟弟之思量,叫人敬佩。”
  “三姐之作为,才真叫人敬佩。”裴少淮认真说道,“三姐倾尽家财开设棉织造坊,并非想当一‘钱袋子’,而是为大庆妇人谋一容身之所、养家之本,此等气度,鲜有人能及。”
  把棉纺织当作生意来做,做得再大,也不过是朝廷的“钱袋子”而已。太平时产布,战乱时贡银。
  三姐若是想要借棉布谋财,方法何其之多,何须进宫献布皇后?
  裴少淮言道:“圣旨已带到,请三姐仔细收好。”他起身负手踱步,思量了一番,又隐晦说道,“等过了几年,家家户户民妇采棉织布以养家,成了常事,则又是另一番说道了。”
  这道圣旨能用上几年,但一朝君主一朝臣,圣旨亦只是一时的旨意而已,不是没有变数的。
  百姓从中得利,人人习以为常,才是最稳当的立足。
  裴少淮相信三姐能想明白这番话的意思。
  裴若竹应道:“我省得了,谢弟弟提点。”
  窗外天色有亮堂了几分,估摸已是巳时末,裴少淮告辞道:“时辰不早了,我便先回去了。”
  乔允升留他用过午膳再走,裴少淮并不掩饰,笑笑直言道:“难得休沐,我回去陪陪小南小风。”
  “应当的。”乔允升应道,“我送送内弟。”
  ……
  ……
  元月下旬,福建快马传回一本折子,早朝时,皇帝命人当朝宣读了此折子。
  原来,远在福建布政司巡检的裴尚书传回“捷报”,他与南镇抚司副官从布政使的私人山庄中查抄出白银二十万余两,涉事官员皆以捉拿,白银不日将运送归京以充国库。
  皇帝当朝宣读此事,颇有杀鸡儆猴之意。
  人未归,功先至,虽是立功也是立险,谁知归途中会生出什么凶险?裴少淮心想,裴珏此等善于算计之人,为了让幺孙能参加今年的春闱,是有些铁心一横、不管不顾了。
  叫人唏嘘。
  二月初三,皇帝任命当朝首辅胡阁老为今年春闱的主考官。如此任命尽在意料之内——首辅、次辅接连倒台,胡阁老由群辅一跃成为首辅,尚未立过选臣之功,今年自然要任春闱主考官。
  随后,又从翰林院、六部、九卿中遴选了十八房考官。
  此后数日,不止京都城里,连朝堂上,皆是围绕春闱议论纷纷,猜测春闱会元将落入哪一省哪一府。
  春闱前夕,裴少淮在京都城内声名再起,一来他是三元及第,被各个会馆的考生们所信奉;二来他以“北客”为名所写的文章,被书局刊印成册售卖,堪称策论范本,一书难求。
  裴少淮是万万没想到,他低调数月,还要在开考前两三日被人攻讦一番。
  礼部一名给事中上了一道折子,写道:“……春闱考生奉裴给事中为文曲星再世,上香祈祷以求榜首有名,此等歪风邪气不可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