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入瓮(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皇帝御驾亲征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需要有很多的准备,路线的选择,随扈人选,钱粮,车架等等的安排,都需要不少的时间。
  皇帝上下嘴唇一碰,不意味着他明日就能御驾亲征。
  反对皇帝出征的大臣很多,大臣们固然欣喜前面老将军领兵包围了云泽的主力,然皇帝亲征对大唐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大事,比同鞑子开战还要重要。
  首辅等人重臣纷纷劝阻皇帝,“陛下在京城静候佳音即可。”
  老将军的胜果让皇帝的信心膨胀到了一定的程度,原本皇帝的性情就偏执,几次同朝臣对着干,结果皇帝都赢了,皇帝此时正在兴头上,他又怎么会听大臣们的进谏?
  前面监军传回来秘折,信誓旦旦的保证鞑子覆灭就在此时,皇帝一心想超越历代帝王,想证明给先帝看他才是最适合皇位的皇帝,再加上齐王在疆场上虽然险象环生,受了点伤,可依然活着。
  并且齐王也得了寸功。
  这让皇帝格外的不满,万一齐王射杀了困兽一般的云泽,他这番征战岂不是给齐王做了嫁衣?
  复国的皇帝曾言,灭鞑子的皇族子弟为帝!
  这道铭传天下的遗命,也是皇帝的心头刺,大唐的江山是他的!他如何都不会让给齐王!
  “你们不必说了,朕即可点兵出征!朕要亲眼看着云泽向朕摇尾乞怜!朕要亲手报祖上的血海深仇!你们……”皇帝的食指指点着苦苦哀求自己放弃御驾亲征念头的大臣,“你们不明白朕同鞑子不死不休的决心,谁在敢阻拦朕,朕便摘了谁的脑袋!”
  “……”
  朝臣们互看一眼,首辅咳嗽了两声,声音沙哑,“陛下出征,何人监国?”
  “朕册九皇子为太子,首辅你留下辅佐太子。”
  “陛下!”
  首辅等朝臣这回彻底的炸开了锅,在她们看来陛下御驾亲征固然是有危险,身为臣子不能不劝皇帝,但册立储君的事情是大唐的重中之重,他们能容忍贤妃陪伴伺候皇帝,可他们无法容忍立贤妃的儿子为储君。
  尤其是在皇帝还有别的皇子的状况下!
  “九皇子聪明伶俐,当为储君。”皇帝固执的说道。
  “不可,陛下!”
  首辅等人再一次跪倒,“立嫡立长,都轮不到贤妃所出的九皇子,恳请陛下三思,陛下,你即便摘了臣的脑袋,臣也不赞同陛下立九皇子为太子!”
  “臣附议首辅。”
  “臣附议。”
  自从皇上登基后,有几次同大臣顶牛,唯有这次,皇帝心底觉得震惊,眼前这群宁可死也要阻止他册立九皇子的朝臣态度实在是太坚决了。
  别说不要性命,就是将他们千刀万剐,他们依然会反对。
  国本,册立太子是大唐的国本,所以大臣们不会退后,除非皇帝找到了一个能说服他们的理由!
  贤妃若为皇后的话,册嫡子为太子倒也能交代过去。
  皇帝倒不是对皇后有多深的感情不忍废后,而是册贤妃为后,以贤妃如今的份量是远远不够的,到时他还得同大臣们费劲唇唇舌,不如……皇帝微微的眯了眯眼睛,后退了一步,“好,朕这次采纳众卿家的谏言,暂缓册立太子!”
  首辅等人听闻此话,稍稍觉得安心一些, “陛下亲征,何人监国?”
  “如今大唐帝国上下最大的要事就是剿灭鞑子,朕亲征是为了处理此事,想来除了粮草之事外,朝廷上不会有太重要的事情发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