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章、欲擒故纵(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西北的高原,区域整体降水量和温度能满足农耕的基本要求下,人口潜力的大小,取决于内部河流冲击出来的平滩面积大小。
  被黄河与大夏河滋润的抱罕、河关两县,是类似于盆地的山前坳陷区(海拔约2000米,低是对比青藏高原),并没有形成大片的冲积平滩,而是呈现沟壑纵横的河谷。
  适于农耕的土地并不广泛,倒是畜牧的好地方。
  宋健在这里割据后,能供养得起上万人马,主要是依托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从积石峡穿行湟水河谷,走丝绸之路西线(大汉疆域外)获取钱粮。
  另一个方式,则是和河关县的羌胡部落达成了相互依托的生存方式。
  在很多年前,大汉朝廷就对河关县失去了实际控制。这里的羌胡部落各自依托着沟壑纵横的河谷生存,也时常化作马贼为祸金城郡以及狄道。
  这也是他们被称为“河关群盗”的缘由。
  如今,这股群盗看宋健被诛杀后,派人来与华雄谈判,并不是异想天开的继续自治下去。
  他们知道,身为朝廷官僚的华雄,绝对不会答应这种条件。
  因而,他们的讨价还价,是想延续朝廷对蛮夷部落实行的“羁縻”制度。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有云:“羁,马络头也;縻,牛蚓也”。
  《汉宫仪》有云:“马云羁、牛云縻,言制四夷如牛马之受羁縻也”。
  说白了,就是以夷制夷。
  大汉朝廷册封当地部落首领如“王”、“侯”、“邑长”等称号,承认他们的地位,并且维持当地的风俗以及生活方式。而他们也会承认自己是处于朝廷的统治之下,并定期定额满足朝廷的征收贡纳。
  当然了,他们还是很给华雄面子的。
  直言说各个部落,很敬畏华雄“天眷之子”的名号,打算凑出一千羌骑归华雄调度,随时准备着随军征战,只要不出凉州征战就行!
  按道理说,这种方式是相互守望,互助互利的。
  对于如今烽火连绵的、短时间内无力顾及边陲之地叛乱的大汉朝廷,是皆大欢喜的结果。
  但是可惜了。
  如今做主的人是华雄。
  他听完使者的要求后,就摆了摆手,直接让他回去了。
  连讨价还价都基本谈判戏码,都不来一遍的。还声称说,以后他一定会率领兵马,踏平河关县。
  对此,在场的张都尉,很不能理解。
  明明可以兵不血刃的将河关县拿下,又得到了一千羌骑,何乐而不为呢?
  尤其是,如今的汉军因为韩遂与王国在侧,出于避免两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顾虑,在未来数年内,都没办法去攻打河关啊!
  他揉捻着胡须,沉吟了好一会儿,也没有想透华雄心里打的什么主意。
  所以就将目光投在了,同样在席的戏忠身上。
  数个月的接触,让他觉得这位年纪轻轻的关东士人,有满肚子的阴谋诡计.......啊呸!是足智多谋,应该能想明白华雄的意图。
  他的预判很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